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 科学普及
秦岭 鸟儿的天堂 关注秦岭野生动物·鸟类篇

核心提示

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据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统计,目前秦岭有野生鸟类52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4种。

展翅飞翔的“东方宝石”朱鹮、结伴而行的中华秋莎鸭、机警胆小的黑鹳、为求偶而争斗的血雉、光彩夺目的红腹锦鸡……它们色彩各异、鸣声清脆,为秦岭增添了亮丽风景,留下了美妙歌声。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保护我们的朋友。

杨亚桥摄

朱鹮

朱鹮为我国特有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世界珍稀禽类。

历史上,朱鹮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部(包括陕西全省)、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和朝鲜半岛。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和环境恶化,朱鹮数量急剧减少,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1981年5月,7只朱鹮(2对成鸟、3只雏鸟)在洋县被发现。之后,国家和陕西省针对该物种开展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再引入工程等多种保护措施,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近40年的保护,全世界朱鹮数量已达到3000余只,并还在持续增长。在秦岭地区朱鹮为留鸟,数量约2600只,主要分布在以洋县为主的汉中各县。朱鹮在村庄周围大树上营巢繁殖,繁殖期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其余时间集群生活,主要食物为泥鳅、黄鳝等鱼类和水生昆虫。

自朱鹮被重新发现以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一直开展对其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朱鹮的日活动节律、觅食生态、再引入及扩散生态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朱鹮的种群增长和保护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杨亚桥)

杜靖摄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EN)物种。它是第三纪冰川期残留下来的珍稀物种,是鸟类中的活化石,为东亚地区特有珍稀水禽,亦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于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地区;越冬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少量在我国北方省份及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据国际鸟盟的最新数据,中华秋沙鸭数量仅为2400只至4500只,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中华秋沙鸭在秦岭地区为冬候鸟或旅鸟,估计数量在100只以内。2014年在商洛市洛南县洛河首次发现陕西省内中华秋沙鸭稳定越冬种群。中华秋沙鸭在秦岭山区冬季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河流中上游,尤喜石质河底、中心有石滩且人为活动较少的河段,一般以家庭或集小群活动,潜水觅食,主要食物为各类体型较小的原生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杨亚桥)

臧晓博摄

黑鹳

黑鹳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体长可达100厘米。其下胸、腹部及尾下为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黑色部位会散发绿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嘴及腿为红色,飞行时翼下为黑色,眼周裸露皮肤为红色。主要以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为食。

黑鹳是一种候鸟。国内繁殖于我国北方,如新疆、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越冬到秦岭南北坡,南可达长江以南地区。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则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黑鹳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均有分布,近年来秦岭区域分布的黑鹳数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黑鹳主要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繁殖期为4月至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平台或崖壁浅洞处营巢;每窝产卵3枚至5枚,卵为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雌雄鸟共同喂养幼鸟。

目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主要配合全国黑鹳种群数量调查项目进行陕西省黑鹳的分布和数量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为黑鹳的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罗磊)

凌子川摄

金雕

金雕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鹰形目鹰科,是典型的处于食物链顶级的大型猛禽。其体长可达100厘米,翼展可达2.3米,体重4公斤至6公斤,主要以大中型鸟类和中小型兽类为食。

金雕的“金”,主要是指它头和颈后羽毛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属光泽,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背部和翅膀上还杂以少量白色,跟金色相距甚远。

金雕栖息于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最高海拔4000米以上。金雕是一种留鸟,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南的局部地区。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金雕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都有分布,但是数量并不多。

金雕通常营巢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疏林内高大的红松和落叶松树上,也有营巢于悬崖峭壁上。其喜欢利用旧巢,但每年都要进行修补和增加新的巢材,因此使用年限长的巢常常很庞大。

目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针对金雕在秦岭地区的分布和数量进行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期待掌握这一大型猛禽在秦岭地区的生活习性,探寻大型猛禽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罗磊)

杜靖华摄

血雉

血雉是一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濒危雉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外缘及附近的山系之中,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秦岭山脉等地区。

在陕西秦岭地区,血雉主要生活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桦树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公里50只至100只,分布范围包括太白、眉县、周至、佛坪、洋县、宁陕、柞水等地。血雉活动的高峰期在早晨和傍晚,食物主要为各类浆果、坚果、叶子、嫩枝、苔藓和菌类,有时也捕食一些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到了夜里,血雉一般会飞到树上休息。

血雉是单配制动物,每个繁殖季只和一个伴侣结合生育后代。每年3月底到4月初血雉开始配对繁殖,期间数只雄鸟为争夺配偶会进行追逐或争斗,获胜者可以获得和雌鸟的交配权。血雉的巢通常位于树木、岩石等遮蔽物下的地面或洞中,每窝可产4枚至8枚卵,雏鸟出壳后第二天即可离巢,在双亲的带领下活动和觅食。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对陕西境内的血雉分布范围、种群状况以及食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刘博野)

华英摄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又称金鸡,是一种羽毛鲜艳华丽的鸟类。金黄的冠羽、鲜红的胸腹部和长长的尾羽是雄性红腹锦鸡的标志性特征,雌性的羽色则比较暗淡。红腹锦鸡是中国特有鸟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陕西境内,红腹锦鸡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海拔800米至16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高可达到每平方公里30只以上。其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觅食,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以及一些蘑菇和昆虫。傍晚,其在觅食地附近寻找合适的树木,飞上树枝休息。

红腹锦鸡在冬季会集群活动,3月中旬进入繁殖期,雄鸟通过鸣叫进行宣示。红腹锦鸡的巢位于地面,巢材多是枯枝落叶及雌鸟的羽毛,一般每巢产卵3枚至7枚。红腹锦鸡雄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其野生种群深受非法捕猎和栖息地破坏的威胁。目前,国内外很多动物园和繁育基地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工繁育种群。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对红腹锦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人工驯养繁殖、疾病防治和野外种群调查等方面。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秦巴山区红腹锦鸡的生存状况,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工繁育体系,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刘博野)

韦铭摄

黄腿渔鸮

黄腿渔鸮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鸟纲鸮形目鸱鸮科。体长约60厘米。全身羽毛深褐色,且具有黑色斑块或纵纹,具耳羽簇,眼黄,具蓬松的白色喉斑。跗跖上半部被以绒状羽,下半部裸露呈铅灰色。

黄腿渔鸮为留鸟。国内分布于湖北、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陕西等地。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缅甸等。根据长期的鸟类监测和调查显示,黄腿渔鸮在整个秦岭地区各市都有分布,但并不常见,秦岭基本为其分布的最北限,但是,随着近些年鸟类摄影活动的蓬勃发展,其在秦岭地区的出镜率较高。

黄腿渔鸮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区茂密森林的河流沿岸及附近。国内尚无对其繁殖情况的报道,据印度方面研究,繁殖期为11月到翌年2月,通常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共同喂养幼鸟。喜欢利用鹰类旧巢。主要以鱼类为食,偶尔也捕食蟹、蛙、蜥蜴等。

目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主要开展黄腿渔鸮的分布和数量相关调查和监测工作,期待为该物种的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罗磊)、

罗磊摄

黑喉歌鸲

黑喉歌鸲是一种小型珍稀鸣禽,关于其种群分布和数量情况,近100年间罕有消息。19世纪末国外鸟类学家在秦岭西段甘肃南部首次发现,时隔一个多世纪后,2011年由中国和瑞典两国科研人员在秦岭的佛坪和长青两个保护区内再次发现,共发现7只雄鸟。

黑喉歌鸲生性胆小,活动隐秘,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物种,数量在持续下降。黑喉歌鸲繁殖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及四川中北部,迁徙于云南东南部和泰国极北部。

在秦岭地区,黑喉歌鸲于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迁至中高海拔地区繁殖,8月中下旬南迁越冬,预估其数量约为50只。其多栖息于海拔2000米至2600米针阔混交林下的秦岭箭竹林中,筑巢多选择在有一定坡度、易于排水且向阳的天然土洞内,孵化和育雏期皆为12天左右。繁殖期成对活动,主要以鳞翅目和双翅目幼虫为食。

黑喉歌鸲被再次发现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对其繁殖生态和巢址特征等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杨亚桥)

本版稿件由记者 王永锋 师念整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保护秦岭“精灵” 你我携手同行 ——关注秦岭野生动物·兽类篇
首页插图六